世上已无梁遇春
作者:李晓晔   编辑:李世宽   发布时间:22-04-08      点击:

朝露

有人比做你是人生

我欣悦你占有这个清新

这也便是你的一生

露水的人生呀

然而雾的光阴

原是在它的夜里

(1932年沈启元纪念梁遇春作)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的27年生命里,他溶入生命的狂潮里写作,给后世留下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从容起舞。

“生命的确是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飞动着,忽然扬焰高飞,忽然消沉将熄,最后烟消火灭,留下一点残灰,这一朵火焰就再也燃不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也会有生气,有趣味。”(《观火》)火焰是热情,是沸腾,是信仰的支柱,生命是短暂的,是脆弱的,同时又是永存的,坚强的,要如何渡过自己的火焰呢?梁遇春该是让自己的生命如火焰般跳跃的吧。虽然最终只留下一堆死灰,但至少可以自豪地说:“至少我曾经这样活过!”

即使付之一炬也要忘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式执着让现实中摸爬滚打的梁遇春陷入深深的无奈与绝望,他认为人们都是上帝派往人间的救火夫。“我相信生命是一块顽铁,除非在同情的熔炉里烧得通红的,用人世间的灾难做锤子来使他迸出火花来,他总是那么冷冰冰的,死沉沉的,惆怅地徘徊于人生路上的我们天天都是在及剧烈的麻木里过去——一种甚至于不能得自己同情的痛苦。”(《救火夫》)梁遇春对于人生该是极度热爱的,他认为“在这短促的人生中,我们最大的需求同目的是爱”。所以他用尽周身气力去领略人生之味,所以他会对火的那种恣意燃烧有特殊的迷恋,也会亲自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

在我看来,梁遇春是一个真实而又随性的人,他将自己内心所有真实的想法都泼墨于纸上,他肯定眼泪,他阅历尽人世间的纷扰,经过了许多得失哀乐,却仍然能够在太阳底下悠然逢笑,仍然能够天真。

杜宇一声春晓,我总以为,因为早逝,梁遇春的文笔该是独属于青年人的,欣欣向荣,因此在读的时候,每每联想到他的年纪。然而,我却读出了他的深沉和辛辣,他的深沉来自勤奋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认真思考,他的辛辣在于毫不客气地对丑态的批论,对自己心中理想天地的描述。

我喜欢他的文章,他的才气,他的绝顶聪明,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令我每读起其著文章时,都不免为这个死去的天才惋惜,红颜总是多薄命,才子又何尝不是呢?若他在27岁那年没有染上那该死的急性猩红热,是不是也会赢得光芒万丈的身后名呢?可命运总是如此不公,林黛玉因肺结核而命陨西天,含泪而逝,可后世的万千读者仍为她落泪,世上已再无梁遇春,何日,他才能如他的文章般如明珠般立于文坛中熠熠生辉,重被千家万户传咏呢?

注:本文原载于《西北大学报》第778期


要闻聚焦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